拉斯维加斯3499手机版_拉斯维加斯3499网站下载

机构简介




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历经时代风雨的变迁,逐渐发展成现在的规模。

1952年,厦大中文系老师陈梦韶创办了“鲁迅纪念室”。陈梦韶曾是鲁迅的学生,鲁迅还为其创作的《绛洞花主》写过小引,陈梦韶毕业后留校任教。鲁迅纪念室设在映雪楼三楼的一间教室里,收藏了一些与鲁迅有关的物品、研究资料等。文革前,陈梦韶负责向前来参观的人士讲解有关鲁迅的情况。

1972年,时值文革,学习鲁迅成为时代的热潮。鉴于鲁迅纪念室已不能满足广大鲁迅学习爱好者的需求,为了扩建鲁迅纪念室,中文系老师苏景昭、何建华赴北京、上海、南京、绍兴、广州等地,历时两个多月收集、拍摄了一批相片,以鲁迅生平活动为线索撰写说明布展,并请中文系老师、书法家余纲和陈佳春誊写有关说明文字,陈列室设在集美楼西侧第一间,隔壁就是鲁迅故居。因当时经费有限,展出图片尺寸较小,所以那时鲁迅纪念室只有两间的规模,负责讲解的是中文系老师孙腾芳。

1976年,鲁迅纪念室有了巨大的变化。1976年为鲁迅诞辰95周年、逝世40周年,全国各地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鲁迅的活动。1976年4月,上海电影制片厂《鲁迅的战斗一生》纪录片摄制组到厦门拍摄,中文系老师林宗熙其时负责鲁迅馆的工作,他全程配合摄制组在厦门的拍摄工作。随后,在系、校领导的支持下,林宗熙随摄制组到全国各地鲁迅足迹所至之处去参观学习,在此过程中,他在各地鲁迅纪念馆的支持下,收集了大量有关鲁迅的图片及资料,他萌生了设立鲁迅纪念馆的想法,很快这一建议得到批准,厦大中文系腾出原来的教学办公场所——集美楼二楼,作为鲁迅纪念馆的场地。集美楼东边第一间为前言、绍兴时期、日本时期、北京时期,其次是广州、上海时期,特辟一室为厦大时期,还有一间展示鲁迅的影响,加上一间故居,共有五间房。集美楼西边第一间则为会议室。说明文字由林宗熙撰写,余纲、陈佳春、王豪杰、薛学了、庄表峰、王守桢等人,负责展馆的书写、装裱、文物复制等工作。鲁迅研究专家唐弢、李何林、王瑶等人莅临现场,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1976年10月鲁迅纪念馆正式开馆,还被列为厦门市外事接待单位,至1983年底已接待观众50万人次。

1981年,厦大鲁迅纪念馆再次进行版面、展品内容修改整顿,还增加了一些实物、图片。如鲁迅在厦大任课的课程表、厦门文化界悼念鲁迅的挽联等重要物品。这次整顿,只增加部分内容,版面格局未变。

1988年,厦大鲁迅纪念馆的一些说明文字在柯文溥、蔡师圣、庄明萱等老师的共同讨论研究下,作了小规模的改动,主要是去掉一些极左时期的提法,并撤下少部分带有浓重文革色彩的展品,力求以更客观真实的面目展示鲁迅的形象。

2005年底至2006年初,厦大鲁迅纪念在上海鲁迅纪念馆的帮助下,布展风格做了重大改变并一直延续至今。

厦大鲁迅馆隶属于厦大中文系,不设编制,历任管理者皆为教师兼职。现将历年来有关人员名单列于如下:

1952-1966        创立鲁迅纪念室            陈梦韶

1966-1976        鲁迅纪念室                孙腾芳

1976-1985        鲁迅纪念馆                林宗熙

1985-1988                                  柯文溥

1988-1994                                  任伟光

1994-1997                                  苏景昭

1997-2000                                  王诺

2000-2010                                  唐琰

2011-2014                                  苏永延、杨慧

2015-2018                                  苏永延

2018-                                      史言


                                                              (苏永延撰稿)


Baidu
sogou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