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雄教授,厦门大学戏剧影视与艺术学研究中心主任(2002-2007),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起)。研究领域为戏剧理论、欧美戏剧史、闽台戏剧。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戏剧思维学、20世纪西方戏剧思潮、戏剧人类学)、教育部科研项目2项(现代欧美戏剧史、20世纪东西方戏剧的交流与互动)、国台办项目1项(闽南戏剧)。已出版戏剧方面的专著7部,译著1部。《现代西方剧作戏剧性研究》(1983)是我国新时期最早出版的外国戏剧研究专著之一,获首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苏联当代戏剧研究》(1989)是我国迄今唯一的研究苏联戏剧的专著,莫斯科《戏剧》杂志曾发表对该书的评论。70万字的《现代欧美戏剧史》(1994)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现代欧美戏剧发展历程的著作,多年来一直被上海戏剧学院指定为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必读书。《戏剧思维》(1996)于1999年获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20世纪西方戏剧思潮》(与周宁合著)、《三角对话��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与中国戏剧》先后于2003、2005年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其中,《三角对话》一书附有用俄文撰写的长篇内容介绍。俄罗斯文化部部长Швыдкой在收到该书后委托对外交流司司长给作者写信,赞扬他对俄罗斯戏剧的关注和对中俄戏剧交流的贡献。专著《导演者:从梅宁根到巴尔巴》(2006)是我国第一部欧美导演史论著,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概括了欧美导演艺术的发展趋势,引起了戏剧界的关注,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特请作者就该书的内容作了学术讲演。
陈世雄教授已发表论文上百篇,论文分别获过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田汉戏剧奖评论奖和曹禺戏剧奖评论奖。1991年在莫斯科国际性刊物《戏剧》上发表用俄文撰写的长篇论文《中国舞台上的苏联戏剧》。在台湾与大陆的重要刊物发表了《海峡两岸歌仔戏研究的十大问题》等十几篇研究闽台戏剧的论文,多次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戏曲研讨会,2005年作为台湾政治大学客座教授赴该校讲学。2006年被国家财政部、文化部聘任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委。兼任中国戏曲学会、田汉研究会等多个全国性学会理事,《中华戏曲》编委。
文章目录
(1980-2008)
1980
1.《运用艺术辩证法的一个好例子――〈杨门女将〉分析》,《福建戏剧》,1980年第2期。
2.《克服戏剧冲突的简单化》,《福建戏剧》,1980年第3期。
1982
3.《人物关系与人物性格》,《厦门大学学报》1982年增刊。
4.《黑格尔论戏剧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戏剧艺术》,198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戏剧研究》1982年第2期转载。
1983
5.《两种戏剧性初探》,《戏剧艺术》1983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戏剧研究》1983年第4期转载。
6.《“讨论”的戏剧性与剧作的封闭性》,《福建戏剧》,1983年第3期。
1984
7.《互相斗争又互相渗透――现代剧坛上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艺报》,1984年第4期。
1985
8.《试论布莱希特的真实观》,《戏剧艺术》198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戏剧研究》1985年第6期转载。
9.多样地把握本质与现象的艺术统一》,《文艺研究》1985年第1期。
10.《让戏剧走进大学的课堂》,《戏剧报》,1985年第11期。
1986
11.《丁玲的戏剧观与戏剧创作》,收入论文集《丁玲创作独特性面面观》,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8月版。
12.《需要新的形式》,《文艺报》,1986年8月10日。
13.《列宁格勒剧坛一瞥》,《戏剧艺术》,1986年第3期。
1987
14.《关于〈外来人〉的剧本、演出和评论》,《外国戏剧》,1987年第3期。
15.《德沃列茨基谈〈外来人〉》,《外国戏剧》,1987年第3期。
16.《猜不透的万比洛夫之谜》,《文艺报》1987年7月25日。
17.《谈新近发表的万比洛夫札记和剧本》,《福建戏剧》,1987年第2期。
18.《莫斯科观剧札记》,《福建戏剧》1987年第5期。
1988
19.《80年代中期苏联戏剧界的思考与论争》,《戏剧艺术》1988年第1期。
20.《人的异化与现代西方戏剧的发展》,《文艺研究》1988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戏剧研究》1988年第10期转载。
21.《〈节妇吟〉的当代意识》,《戏剧报》,198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22.《莫斯科观剧札记》(续),《福建戏剧》1988年第2期。
23.《访苏观剧二则》,《福建戏剧》,1988第4期。
1989
24.《列宁格勒青年学者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报》1989年4月15日。
25.《试论自然科学思维对现代戏剧思维的影响》,《戏剧艺术》1989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戏剧研究》1989年第10期转载,《江海学刊》1991年第3期介绍。
26.《戏剧思维的三种基本方式》,《文艺研究》1989年第4期,获福建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989
27.《在列宁格勒看新浪潮戏剧》,《福建戏剧》,1989年第4期。
28.《历史剧的体裁与真实性问题》,《福建戏剧》,1989年第5期。
1990
29.《现代戏创作的新突破》,《福建戏剧》,1990年第5、6期合刊。
1991
30.《80年代中国舞台上的苏联戏剧》(用俄文撰写),莫斯科国际性刊物《TEATP》(戏剧)1991年第2期。
31.《阿尔布卓夫的创作个性》,《戏剧艺术》1991年第2期。
32.《〈陈仲子〉与戏剧的哲理性》,《福建戏剧》,1991年第2期。
1992
33.《本雅明美学与布莱希特戏剧》,《文艺理论与批评》,1992年第2期。
34.《马雅可夫斯基与现代戏剧》,《文艺研究》,199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35.《戏剧评论》,载《文学评论概要》,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993
36.《论戏剧中的情节借用》,《戏剧艺术》,199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37.《哲学思维对现代戏剧思维的影响》,《文艺研究》,199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38.《别开生面的〈大河谣〉》,《文艺报》,1993年5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39.《“苏东波”两周年看中国》,载香港《文汇报》,1993年9月18日。
40.《艺术与宗教的复婚之子》,《福建艺术》1993年第3期。
41.《梨园精品〈董生与李氏〉》,《泉州晚报》,1993年12月。
42.《郑朝宗与“钱学”研究》,载上海《文汇报》,1993年12月18日。
1994
43.《原始戏剧思维及其当代变体》,《戏剧艺术》,199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44.《动人心魄的〈潘葛投鼎〉》,载《梨园戏古剧新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版。
45.《布莱希特戏剧体系的渊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增刊。
1995
46.《木偶艺术论纲》,《文艺研究》,1995年第3期。
47.《宗教思维与戏剧思维》,《戏剧艺术》,1995年第2期。
48.《郑朝宗与“钱学”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年第5期。
49.《博大精深的〈梨园戏艺术史论〉》,香港《大公报》,1995年3 月14日。
1996
50.《电影思维和戏剧思维的互相渗透》,《艺术百家》,1996年第2期。
51.《论戏剧场面的综合》,《戏剧艺术》,1996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52.《“悲剧衰亡”之谜》,《戏剧》,1996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53.《评〈玉珠串〉的喜剧艺术》,《福建艺术》,1996年第5期。
54.《深深的思索――评许怀中先生的〈芬芳岁月〉》,载《福建日报》1996年10月24日。
55.《评〈百年坎坷歌仔戏〉》,载香港《明报月刊》1996年第12期。
1997
56.《歌仔戏及其文化生态》,《戏剧艺术》,1997年第3期。
57.《布尔加科夫戏剧的历史命运》,《戏剧艺术》,199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58.《走下神坛的郑成功》,《中国文化报》,1997年11月29日。
59.《生命之流的冲撞与交汇----评新编历史剧<沧海争流>》,《人民日报》1997年12月6日。
60.《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言―― 评梨园戏〈乐羊子〉》,《福建艺术》,1997年第1期。
61.《〈阿美姑娘〉――中国歌剧的新收获》,上海《歌剧艺术》,1997年第1期。
62.《现实主义的胜利――评新编历史剧〈沧海争流〉》,载《福建文化报》1997年1月20日。该文获第二届中国曹禺戏剧奖评论奖(2000),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戏剧文学思维》一书。
63.《把歌仔戏研究发展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台湾文化动态与研究》,1997年第6期;《海峡两岸歌仔戏研讨会论文集》(台北,1997)。
64.《奥尼尔与布莱希特――20世纪西方剧坛上对立的两极》,载《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版。
65.《两岸高校戏剧教育比较与交流问题》,提交“’96年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研讨会”的论文,载《台湾文化动态与研究》(1997)。
66.《大众化与精致化――台湾歌仔戏发展的两种趋势》,载《海峡两岸歌仔戏研讨会论文集》(台北,1997),后载于《戏曲研究》。
1998
67.《读〈乐羊子〉》,《剧本》月刊,1998年第1期。
68.《布莱希特戏剧中的怪诞》,《戏剧》,1998年第4期。
69. 《世纪回顾:我眼中的外国剧作经典》,《中国戏剧》1998年第9期。
1999
70. 《伟大的综合溶汇――试论田汉的戏剧理想》,《戏剧艺术》1999年第1期,收入《田汉研究》第二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
71.《皮斯卡托与布莱希特》,《戏剧》1999年第3期。
72.《俄国人的文化探索》,《�望》1999年第30期。
73.《危机关头的百年华诞----莫斯科艺术剧院庆祝建院100周年》,《中国戏剧》1999年第5期。
74.《萧条与繁荣》,《中国戏剧》1999年第6期。
75.《中国戏曲的知音----谢洛娃博士》,《广东艺术》1999年第5期。
2000
76.《瓦格纳的戏剧理论》,《戏剧艺术》2000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77.《关于<逃亡>的札记》,《戏剧艺术》2000年第5期。
78.《20世纪西方戏剧的政治化趋势》,《戏剧》2001年第1期。
79.《布莱希特戏剧与传统文化》,《福建艺术》,2000年第6期。
80.《西方后现代戏剧与东方传统》,《广东艺术》2000年第6期。
81.《心灵的戏剧----论20世纪西方戏剧的内向化趋势》,《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2001
82.《白银时代俄国戏剧与东方影响》,《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3期。
83.《政治化趋势----20世纪西方戏剧发展态势之一》,《中国戏剧》2001年第1期。
84.《心灵的戏剧----20世纪西方戏剧发展态势之二》,《中国戏剧》2001年第3期。
85.《戏剧语言的物化----20世纪西方戏剧发展态势之三》,《中国戏剧》2001年第4期。
86.《祭式的还原----20世纪西方戏剧发展态势之四》,《中国戏剧》2001年第5期。
87.《怪诞风格的复兴----20世纪西方戏剧发展态势之五》,《中国戏剧》2001年第6期。
88.《东方的影响----20世纪西方戏剧发展态势之六》,《中国戏剧》2001年第7期。
89.《海峡两岸歌仔戏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中国戏剧》2001年第11期。
90.《空间重构、文本新解与观演互渗----论小剧场戏剧的若干特征》,《戏剧艺术》2001年第6期。
91.《目连戏中的小戏》,《戏剧艺术》2001年第6期。
92.《关于振兴福建戏剧的几点想法》,《福建艺术》2001年第2期。
93.《最是橙黄桔绿时》,《中国文化报》2001年5月19日。
94.《上昆<琵琶行>印象》,《福建文化报》2001年4月20日。
95.《试探海峡两岸歌仔戏研究中的十个问题》,《表演艺术》(台北)2001年第10期、第11期连载,《闽南文化研究》第一期转载。
2002
96.《焦菊隐“心象”说辨析》,《戏剧》2002年第3期。
97.《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历史渊源》,《戏剧艺术》2002年第3期。
98.《歌仔戏艺术的新境界―评新编历史剧<邵江海>》,《中国戏剧》2002年第11期。
99.《心中的音乐之神》,2002年10月18日《厦门日报》。
100.《从<年青的一代>到<青春摇�>》,2002年10月19日《福建日报》第三版。
101.《本雅明美学与布莱希特戏剧》,《马列文论研究》总第13集,2002年出版。
2003
102.《俄罗斯戏剧大师与中国戏曲》,《俄罗斯文艺》2003年第1期。北京广播学院主办《大戏剧论坛》第一期转载。
103.《新时期戏剧的综合趋势与徐晓钟的实践》,《戏剧艺术》2003年第1期。
104.《北极圈上的文明之光》,《�望》2003年第21期。
105.《对话与综合》,《戏剧》2003年第1期。
106.《俄罗斯导演的盛会》,《中国戏剧》2003年第5期。
107.《残酷的真实》,《福建日报》2003年10月4日。
2004
108.《当代戏曲舞台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中国戏剧》2004年第3期。
109.《都市戏剧与民众的“共聚性”》,《中国戏剧》2004年第8期。
110.《假定性、体裁与时空体》,《戏剧》2004年第2期。
111.《试论俄罗斯戏剧学的历史与现状》,《戏剧艺术》2004年第5期。
112.《台湾戏剧三题》,《戏剧艺术》2004年第6期。
113.《戏剧人类学新探》,《东南学术》,2004年第6期。
114.《当代戏曲的后现代倾向》,《福建艺术》,2004第2期。
115.《写在“七艺节”之后》,《福建艺术》,2004年第6期。
116.《叶明生<福建傀儡戏史论>序》(叶明生《福建傀儡戏史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
2005
117.《独行者的足迹��阿尔托与现代主义》《戏剧艺术》2005年第5期。
118.《<钦差大臣>:从话剧到木偶戏》,《泉州晚报》2005年9月27日。后载于《中国文化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论评》(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2006
119.《抗战时期田汉的“大史剧”与苏联30年代革新派戏剧》,《福建戏剧》2006年第4期;转载于《田汉研究》第三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版。
120.《梅耶荷德与中日传统戏剧》,《中华戏曲》第34期,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121.《创新出精品��杂技剧<天鹅湖>成功的启示》,文化部《艺术通讯》2006年第12期。
122.《来自泉南的启示��<泉州戏班>序》(庄长江:《泉州戏班》,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007
123.《苏联解体前后的俄罗斯戏剧》《戏剧艺术》2007年第2期。
124.《关于话剧现状的思考》,《戏剧艺术》2007年第3期。
125.《精品剧目求索录》,《福建艺术》2007年第1期,文化部艺术司《艺术通讯》2007年第1期。
126.《从<邵江海>看歌仔戏的创新与厦门的使命》,《光明日报》2007年4月20日第11版。
127.《从泉州木偶剧团成功访俄谈起》,《中国文化报》,2007年12月6日第2版。
2008
128.《论闽南戏剧文化圈》,《文艺研究》,2008年第7期。
129.《斯托帕的轻浮与俄国思想界的愤怒》,《戏剧》,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