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维加斯3499手机版_拉斯维加斯3499网站下载

李无未与宋元明汉语语言、日韩“中国学”、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研究

一、宋元明汉语语言研究  

李无未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致力于宋元明汉语语言文献研究,取得了令同行瞩目的成绩。比如南宋孙奕音注语音研究,发表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语言学论丛》、《语言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声韵论丛》、等国内权威与重点刊物上,主要观点,如南宋已“平分阴阳”、“入派阴平”、“清入作去”等,引起了国内外同行学者们的广泛注意,或介绍或引述或讨论。在此基础上,又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吉安方音研究》(中华书局,2008)、教育部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九经直音整理与研究》,使得研究科学化、序列化,形成了完整的系统。  

还有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及其相关韵书《中原雅音》(宋元)、《辨音纂要》(明)研究,以发现新材料为契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中国语文》、《中国语言学报》、《文献》等重要刊物上,主要观点,如《中原音韵》产生与吉安语音有关、《中原雅音》与中原音韵》韵目一致等,已经被学术界所广泛接受与采纳。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汉语学习》、《烟台大学学报》发表的有关《醒世姻缘传》方言语音与词汇研究的论文也构成了李无未教授有关明代山东方言与东北方言关系探讨的另一个特色。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学)  

2003年至2004年,李无未教授在日本访学,承担了日本的国际交流项目《20世纪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此前,有关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情况,国内学者知之甚少。李无未教授在国内外率先全面而系统地研究日本汉语音韵学史,其成果发表在《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民族语文》、《语言学论丛》、《古汉语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等著名刊物上,从而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大门,使得国内外学者对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成就,以及与中国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关系有了第一次真正的全面认识。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是世界范围内“汉语音韵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音韵学的“国际化”程度得到进一步证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刊物纷纷予以转载。独著《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领衔编著《汉语音韵学通论》(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音韵学论著指要与总目》(主编,2007)、《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史》(独著,2008)也突出地反映了这方面的学术进展情况。其中《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还因为存在这些内容被日本广岛大学文学部狩野充�教授列为研究生主要国语史教科书。  

日本明治时代中国语教科书,在日本与中国只有六角恒广、王顺洪等少数学者涉猎,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语教学一般性历史问题的探讨上。李无未教授则奋力开拓,努力挖掘其潜在的汉语史、汉语语言学史价值,这在国内外是很少见到的。比如《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会话”课本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4期)、《清末日本学者北京官话“四声之辨”――以四种日本人编写中国语教科书为依据》(日文,日本《日本文艺研究》(第 56 卷第2号,2004)、《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与工具书》(《汉语学习》20076期)、《清末日本学者北京官话“变调”意识――以日本<日清会话辞典>为依据》(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语学研究》(开篇),2007)等。以此为基础,获得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展现了日本明治时代中国语教科书对汉语史、汉语语言学史、世界汉语教学史研究的重大学术魅力,引起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  

对韩国“中国学”的关注,主要是对韩国最著名的儒学家退溪李�(1501-1570)与中国学者朱熹学术关系的研究,在韩国《退溪学报》(第107期,2000)发表《退溪家礼“循俗”问题》(韩文);在韩国《诗话学》(第3456辑,梨花社20022004)发表《退溪次韵朱子《武夷棹歌》问题》与《退溪不讳言“诗以随俗”解》也引起了中韩学者的重视,比如《退溪家礼“循俗”问题》,被收入韩国学者柳宁夏编选《退溪先生礼学论文集》(仅6篇,陶云会社2001)中。此外,还发表《从中国语教科书“序”“跋”看朝鲜时期的语言教学意识》(韩文,韩国《韩华学报》总46期,2006)、《19世纪朝鲜教科书语言干扰》(《民族语文》2007)两文,力图阐释朝鲜时期中国语教科书的学术意义。  

2008年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总目》(作家出版社,2008)、《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指要》(作家出版社,2008)等大型目录学著作,力图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文献价值,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三、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研究  

   

1998年,在国内率先专门探讨中国古代宾礼,出版了专著《中国历代宾礼》(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引用与介绍并作为教学参考书的学者不少。  

2005年,又出版了专著《周代朝聘制度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从周代朝聘礼仪的名称、类别,以及性质等基本问题入手,界定周代朝聘礼仪制度内涵。认为周代朝聘礼仪制度是前代朝聘礼仪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春秋时期朝聘礼仪制度衰落,战国时代朝聘礼仪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这样,努力使人们对周代朝聘礼仪制度有一个既系统又客观的认识,从而推动这项研究深入进行。《光明日报》(200677)有学者进行专门评价。作为前期成果,在《社会科学战线》(20002001)等刊物发表后,也引起了有关学者的注意,或引述,或评介,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还获得一些部门的学术奖励。


Baidu
sogou
Top